所谓黄标车,贴的是黄色环保标志,排放上来说是低于国Ⅰ排放标准的汽油车以及低于国Ⅲ排放标准的柴油车的统称。在大气污染治理这一问题上,管控和淘汰黄标车是必然之举,而且力度必会越来越大。
这在日前***总理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也有体现。会上,关于汽车其实有着“两松一紧”三项政策,人们大多都将目光聚焦在带有救市意味的“两松”上:各地不得对新能源汽车实行限行限购,及购买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实施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政策。
不过笔者倒是觉得,对于近年一直处于低迷态势中的商用车市场来说,会上强调的“一紧”,即加快淘汰营运黄标车,开展清理整顿专项行动,其实也不能忽视。而且,黄标车的加强治理,是节能减排这一基本国策的积极落地,是利于环境和民生的好事,理应重点关注。
在此,笔者找到了如下几组数据:此前,环保部副部长吴晓青在全国环境监测工作现场会上表示,北京、深圳等地,机动车、燃煤、工业生产、扬尘等是主要的污染源,而机动车的污染力度更是排在第1位。
其次,论排放的贡献度,数量占比不到5%的重型柴油车,却达到了机动车排放总量的一半以上。并且,必须加以留意的是,1辆排放不达标的重型柴油车,排污能力相当于普通小客车的100倍以上,杀伤力可见一斑。
以北京为例,数据显示,目前它的机动车保有量在500万辆以上。这样的大型城市,生产、生活资料的运输非常频繁,这就使得每天进京、过境的重型柴油车数量都在2、3万辆左右。因此,只有淘汰不达标车辆,才是首都空气净化工作得以实施的快速途径。
此番,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对淘汰黄标车进度严重滞后的省份强化问责,并允许地方政府在现有资金支持基础上,将盘活的财政存量资金用于推动淘汰工作,这些看似“简单”的措施背后,政策的力度却一点也不简单。
对此,笔者也满怀期待,在不断对黄标车加固“紧箍”后,2017年全国基本淘汰黄标车任务可以顺利完成。而这也意味着,蓝天或将更多,处在焦虑之中的商用车企业可以得以喘息。更重要的是,市场上的汽车产品结构经此调整之后,低碳环保车型将更快成为主流,这对行业践行绿色环保是大有裨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