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青年汽车集团董事局主席庞青年颇感郁闷,原因是一段时间关于青年汽车的“舆论风暴”让他感到很委屈。他说,过去自己只是埋头做事,与媒体沟通不够,有些问题没有及时予以澄清,造成一些误解,“该说话的时候没有说话,这个亏吃大了”。
庞青年所说“亏吃大了”,是指有关青年汽车多处项目停建,土地被当地政府收回的报道,并由此断言青年汽车有“圈地”、“圈矿”之嫌。
庞青年
庞青年对报道涉及的浙江海宁和贵州六盘水项目做了详细解读。他说,海宁项目初期是当地政府和青年汽车洽谈,要求青年做整车,因整车项目审批有难度,青年只同意做汽车零部件,双方协商,终止项目,厂房、土地、投资以及投资利息和管理费用都由政府回购,改作其他用途,青年不再投资,双方皆无损失。
六盘水项目则是基于原六盘水地区煤矿开采,矿用车用量大,双方签订的是矿山自卸车生产协议,后因煤炭进口量大,开采量大幅下降,矿用车需求也随之下降,六盘水项目未建,土地也没有买,经和政府商量解除协议。
庞青年说,青年汽车退出海宁和六盘水项目,均为企业的正常经营行为,不存在“圈地”、“收地”问题,也没有引发什么“矛盾”、“纠纷”。退出上述项完全是为了“集中优质资源,建设好杭州、金华、山东、宁夏客车与轿车基地”。他还表示,从来没有说过青年汽车要“投资四百多亿元”,也从来没有和谁签过这种协议,青年汽车投资既要根据需求,也会根据自己的能力,青年汽车没有向银行贷过款,投资全部靠的是自身积累。
青年汽车集团是一家民营企业,1978年由橡胶插件开始,发展到各类车子和轮胎业务,曾作为“优秀乡镇企业”受过国务院表彰。1997年,青年集团由收购北方尼奥普兰进入高端豪华客车领域,2010年开始与英国莲花汽车合作,布局轿车,最近几年,又相继收购萨博、控股世界汽车奢侈品牌之一——世爵,构建了莲花、萨博、世爵三大技术支撑体系;在电动车领域,青年汽车也有所建树。
庞青年称自己对技术的追求十分执着,他说:“造车走模仿路线,花一两千万就可以了,而打造自己的研发平台,至少要投入几十亿元,但是,‘小偷是成不了才的,只有创造者才会成功。’”。
2012年,青年客车获得国内车辆等级、高档车产量、高档车销售量、高等级车型数量、同比增长速度等五个第一。目前,莲花高端豪华客车年销量突破8000辆,占据80%的国内高档客车市场份额,同时出口欧美日韩市场,国内很多客车厂都到青年汽车学技术、挖人才。庞青年表示,将继续做强、做大客车,向年销售2万辆的目标发展。
2012年青年公交车在香港九龙巴士试用,测试数据表明,青年新型动力电池4分27秒即可满格充电,公交续航里程200-300公里,充电次数10万次。香港中央政策组首席顾问邵善波和香港政府城市规划师李德强,今年7月13日专程赴青年汽车考察,称青年汽车新能源电池是有竞争力的。
据悉,香港计划3年内将主要干道行驶的公共巴士全部改造成为新能源,今年先行花3亿港币投入新能源巴士的老线改造。香港有可能成为青年新能源客车出口英国伦敦、新加坡、日本东京、韩国首尔的窗口。
卡车方面,青年汽车在引进德国MAN技术基础上,开发出牵引车系列、专用车系列、专用车底盘系列共40多种车型,适用于国内的快速物流、大件运输、油田压力车、码头牵引车、高楼灭火车、高架云梯车等市场,取代进口车。
轿车方面,在引进英国莲花技术基础上,青年汽车开发了L3 1.5L两厢、三厢轿车,L3 1.6L两厢、三厢轿车;L5 SUV、掀背式轿车、轿车、轿跑,L6 SUV、掀背式轿车、轿车、轿跑共计三大系列车型。莲花平台上的SUV、莲花轿跑今年也行将上市,今年青年轿车销售目标为10万辆,2014年达到20万辆,2015年达到30万辆。
青年汽车还将世爵铝车身往碳纤维车身扩展,车型从豪华跑车扩展到豪华SUV、轿车、轿跑,同时利用萨博凤凰平台技术逐步开发系列中、高端车型。最终将形成世爵高端、萨博中高端、莲花高质量、大众化的轿车格局。
庞青年还说,青年汽车的盈利模式和别家不同,因为没有项目贷款,投入的是历年积累的自有资金,因此可以不提折旧,不提利息,只有人工和和材料费,所以成本能够做到最低。
庞青年表示,今后将聚焦核心业务,利用德国MAN卡车技术逐步发展卡车。同时充分利用莲花、萨博、世爵三大技术平台的支撑作用,发展好轿车业务。
从青年汽车多年发展情况看,青年汽车是在认认真真干实业,那么为什么还会招来种种质疑?是因为人们按照他们的现实产销量和规划产能的占比计算,会觉得他们的产能是虚幻的,难以实现,从而推测他们规划产能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其实,受产能质疑的并非只有青年汽车,也并非只是最近,几乎所有民营汽车企业多多少少都曾受过这种质疑,而引发这种质疑的往往都是出于对产能过剩的担心。在局外人看来,仅凭各家宣布的产能,常常是大大超过政府的规划和“专家”们对市场的预测,但是作为企业,却总是家家“胸怀壮志”。
造成这种判断误差,首先是因为政府和专家们总是希望“锅完肚饱”,不要投资过剩,造成资源浪费。但是最近20年来,由于中国市场一直处于高速增长状态,即使一时出现了产能过剩,也总是会很快被新的“井喷”消化掉,而企业则常常因产能不足而坐失市场良机。加之一些专家信誓旦旦,说中国汽车市场至少还有20年快速发展期,所以企业普遍不是忧虑产能过剩,而是担心产能不足,因而要“未雨绸缪”,“发有备无患”。
其次是所谓“囚徒原理”,企业都考虑自己不上产能,别人也会上,自己就吃了亏。再有地方政府为了近期政绩,招商引资,对一些企业夸大了的投资规划,许诺能带来多少产值、利润,即使明知是“纸上谈兵”,也“宁可信其有而不愿信其无”,这也鼓舞企业将不实的规划拿出来,吸引地方政府予以更多的政策优惠。
对这种现象,第一我们不能期望“锅完肚饱”,市场经济就是要允许有一定的产能过剩,要相信经过最近几十年市场的摸爬滚打,企业能够把握投资尺度,特别是民营企业,更不会冒冒失失扔钱。政府不要总想充当“保姆”,专家更不要总是自恃高明,总想为企业“指点迷津”。
至于所谓“圈地”问题,只要政策规定明确,监管到位,土地不能挪作他用,否则重罚,圈地的事情是可以避免的。正像庞青年所说的,征得的土地,不能买卖,也不能挪作他用,还要交税,“白给我也不要”。
此外,现在扩大产能是汽车业的一种“共识”,极为普遍。我倒认为,即使是“圈地”,宁可然中国自主企业“圈”,也别让外资企业“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