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重卡行业“井喷”,产能成为企业提升市场占有率的“王牌”之一。
今年上半年,在销量火爆,订单接到手软,交车周期普遍延后的市场形势下,陕汽依靠创新的生产工艺管理模式和一线员工的拼搏精神,使其在销量大涨、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的同时,实现了产能的提质增效,充分满足了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
据悉,截至7月30日,陕汽重卡7月份重卡销量已突破1.2万辆。这意味着,陕汽在7个月的时间内,实现了重卡销量约十万辆的历史纪录(2017年1-6月,陕汽重卡销量达8.8万辆)。这让陕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快马加鞭,向重卡第一梯队的目标前进。
旺市之下,陕汽是如何保证产能的呢?第一商用车网带您走进陕汽工厂,一起来看看吧!
日发车峰值1649辆 陕汽可充分满足市场需求
作为陕汽重要的发运中心之一,陕汽重卡发运中心华强库可谓一片繁忙景象。
“今年7月25日这一天,陕汽几个重卡发运中心的发车量达到历史最高峰,发往市场和用户的重卡整车高达1649辆。其中,北郊2库这个发运中心便发出了729辆重卡底盘。”陕汽重卡发运中心华强库负责人施东幸说,今年以来,陕汽的牵引车出货量最大,占到总量的70%;自卸车出货量占15%左右;其余车辆为载货车和专用车辆等。
记者了解到,今年上半年,陕汽重卡发运量较大的地区,集中在河南、山东、河北和安徽等地。“这主要是因为我们的产品结构较为优化,产品自重轻,动力性、舒适性和稳定性能较好,这些地区的用户普遍比较信任陕汽。”施东幸告诉第一商用车网记者,现在,从客户下单到生产,再到交付车辆给客户,周期基本能保障在30天左右。“就目前市场需求来看,陕汽的重卡产能完全可以满足市场需求。”
三级质检保品质 产能暴涨兼顾质量提升
市场的供货保障,离不开生产线的努力。
在走访陕汽总装厂时,内饰车间主任李波告诉记者,从去年10月份至今,由于市场需求量大,生产强度很高,内饰线是3分钟下线一个驾驶室,以此保障总装配线能够3分钟下线一辆整车产品。据李波介绍,今年以来,陕汽北郊工厂的重卡生产线,每天下线的整车在420-450辆,加上陕汽其他子公司的产量,陕汽每天的重卡产能达到650辆。
对于陕汽产能的提升,李波说,“我们主要是通过突破产能瓶颈、提升关键能力和精益制造的改善,包括生产模式的转型和各种小微创新等综合能力的提升,才使得陕汽实现了日产650辆的能力。”
“销售公司的订单来之不易,我们也要把握这次历史机遇。销售公司能接多少单,我们就能保证出多少辆车。这虽然是一种挑战,但我们都希望自己的企业发展越来越好。”李波说,在高温期间,厂领导为防暑降温,为车间加装了风扇,发放冷饮和水果。
除了“量”,产品的“质”更为重要。相关车间负责人告诉记者,为保障车辆下线合格率的提升,总装厂在每一道工序实施了“三级质量管控网络”,即自检、互检和专检。
“每个员工都配有记号笔,每完成一道工序要进行自检确认;然后,下一道工序要对上道工序进行互检;最后是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专检,每检验一次都要标记。”总装厂负责人说,这项措施的实施,对产品质量的提升效果非常显著,市场调研回馈的评价很高,客户也特别认可。“今年陕汽的产量提高了,产品的质量没有下降,反而提升了。这让陕汽的品牌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都增强了。”
管线束下线“零捆扎” 创新工艺成果受认可
记者了解到,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和产能,总装厂在生产工序方面也有多项创新的举措。
比如,国四、国五排放实施以后,电子控制技术普遍应用,重卡上的电路数量与线束越来越多。如何使大量线束在有限的汽车空间中更为有效合理地布置,成为行业内共同面临的问题。
“为解决这一问题,今年初,总装厂专门成立了管线班组,通过不断的技术攻关,大幅提升了管线班组的技能水平和效率,最终实现了电气管线束的下线‘零捆扎’。”
总装厂相关车间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一目标的实现,为每辆重卡的下线调试和人工工时各节省了2个小时,车辆的调试效率大幅提高。而且,从市场调研和大客户的反馈情况来看,这项创新收到的效果和评价也非常好。目前,这项成果已经在生产线上固化下来,成为一种标准化和常态化作业,为今年总装厂的产能提升做出了突出贡献。
“现在,一线员工们干劲十足,势要让陕汽的全年销量突破新高,创造历史记录。这样,我们一线员工的收入和福利也会更好。”这位负责人透露说,由于产能提升,今年6月份,总装厂的一线员工每个人都领到了双份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