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前8个月,江淮汽车整体出口排名位居行业第四位,继续保持了细分出口市场的领先优势,轻卡连续14年行业出口第一,乘用车出口排名升至行业第二,重卡出口量位居行业第三位。
快速成长也就10年时间。2005年12月,江汽国际公司成立,开启了江淮汽车专业化的国际征途。10年过后,江淮汽车由出口单一国家、单一产品逐步扩展至全球120多个国家、出口100多个产品,累计出口销量超过35万台,构建了超过500家的国际销售与服务网点。
从“等单上门”到“主动出门”
我国汽车工业起步较晚,汽车出口发展也比较缓慢。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中国汽车出口都以无偿援外的形式出口,直到上世纪90年代,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出口。1990年5月,江淮汽车36台轻卡出口玻利维亚,迈出了JAC国际化的第一步。
不过,同当时的大多数中国品牌的车企一样,在此后的很长时间里,江淮汽车的出口,一方面受现有产品种类少的限制,另一方面缺乏国际贸易经验,大多数出口订单完全依赖于从大型的贸易展览会上获取。
“我刚来公司的时候,经常参加广交会,家里有什么产品就推介什么产品,等国外的客户来找上门要订单。我们的目标很简单,就是卖车。其实,我们对他们的市场一点不了解。”江汽国际公司轻型商用车部北美大区销售总监夏润斌说。
2001年年底,中国加入WTO,汽车出口快速增长;2005年12月,随着江淮汽车国际公司的成立,江淮汽车国际出口业务正式步入专业化发展的正轨,市场思路发生重大转变:必须主动走出去,参与最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
然而,放眼全球100多个国家的市场,国际营销人才匮乏,没有对外清晰的发展战略,没有品牌积淀优势的江淮汽车,又该如何撬动国际市场?
为寻求合作,国际公司首先梳理了全球排名前10的汽车经销商,并逐一拜访,但当时江淮品牌弱小,大多数经销商“闭门不见”,但前方的人员并没有气馁。
“一次不见,我们就找两次。一般3到4次时,经销商就被我们的诚意打动了,但有的需要更多次。”夏润斌还清晰地记得,为了寻求与一位有实力的经销商合作,他从2007年起,一直坚持联系,直到2010年才答应见面。
同时,国际公司积极制订差异化的市场开发策略,形成了市场进入路线:集中优势资源,巩固和不断拓展重点市场,一条路线是由中东、东欧、南欧向西欧进行迂回,另一条从南美、中美,向北美推进。
在营运模式的路线方面:从整车出口——KD组装——合资建厂,从产品输出——技术管理输出——资本、人力资源和文化输出。
依据市场属性,将现阶段目标市场分为重点、战略、新兴三类,对不同目标市场采取不同的营销策略打造差异化的产品优势,基于市场环境进行产品适应性组合,基于市场需求进行差异化产品组合。
乘用车全系产品齐绽放
与轻卡出口相比,江淮乘用车“走出去”的步伐稍晚。2006年,首台瑞风MPV出口东欧,迈出了乘用车开拓海外市场第一步。2007年,国际公司乘用车部成立,就面临产品单一、资源不足的问题。
“我们首先想到了JAC轻卡的国际经销商网络,想让他们同时销售乘用车产品。”国际公司乘用车部部长刘淑娜说,依托于现有的轻卡国际营销网络,江淮乘用车很快实现了在国际市场上“从无到有”的跨越。
然而,商用车与乘用车与生俱来的差异化商品属性,完全依托轻卡网络下出口是行不通的。“我们发现,并不是所有的轻卡经销商都能把乘用车产品卖好。”在刘淑娜看来,销售网络调整势在必行。
从2010年开始,国际公司对早期签约的经销商进行了调整,此举进一步巩固了江淮乘用车在传统市场上的地位,同时将出口业务向南美地区等新兴的国际市场拓展。尤其是对巴西市场的开拓深耕,使之一跃成为江淮乘用车出口的主导市场。
2007年,一场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让雪铁龙在全球的第一大经销商、福特全球第六大经销商的SHC集团敏锐地认识到,中国汽车品牌将随中国经济一道,在世界上有不断提升的影响力,要想获得企业的长远发展,就需要在中国找到一家真正有能力、有品质、有巨大成长空间的汽车品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