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国四排放标准后,商用车市场立即有了反应,2014年产销分别为380万辆和379万辆,同比下降分别为5.7%和6.5%。这样的成绩拖了中国汽车产销的后脚,2014年,全国汽车产销分别为2372万辆和2349万辆,同比增长7.3%和6.9%,其中,乘用车产销分别为1992万辆和1970万辆,同比增长10.2%和9.9%。
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反差呢?多重压力同时袭来的必然结果,商用车的洗牌真正开始了。
汽车排放污染物主要有HC(碳氢化合物)、NOx(氮氧合物)、CO(一氧化碳)、PM(微粒)等,通过更好的催化转化器的活性层、二次空气喷射以及带有冷却装置的排气再循环系统等技术的应用,控制和减少汽车排放污染物到规定数值以下的标准。
国三标准的实施促使国内发动机技术全面进入电控时代,国四标准实施后,不仅对发动机的要求提高了,也需要后处理装置配套。由此可见,国四标准的技术含量更高了。
技术含量高了,成本自然增加。有资料显示,从国三到国四,中型商用车成本将增加20000~30000元,重型卡车成本将增加30000~40000元,车辆越大越重,需要增加的成本越高。特别是中重型卡车国三产品大部分还是机械泵,真正实施国四面临切换电控燃油喷射系统和增加排气后处理系统的成本压力,发动机厂和整车厂都面临着巨大的成本压力,这些成本最终全部由用户承担,这意味着国四商用车的价格将升高。
商用车用户对价格非常敏感,也可以说价格是最有力的竞争武器,为了提高产品竞争力,有些企业在这方面开始动了歪脑筋。
国内不少汽车企业习惯了“野蛮”生长,这种生长方式非常粗放,技术含量不高,带来较严重的尾气污染问题。更加严格的排放标准实施后,有些企业不适应、不习惯,在这种心理驱使下,不是想办法提高技术含量,而是千方百计造假。
2014年3月,环保部在京津冀三地对16家企业生产的国三和国四柴油车进行了环保关键部件核查,发现合格率只有32%。
市场上大量“假国四、真国二”几乎泛滥成灾,河北市场曾经有过居然买不到真正的国四车的尴尬现象。大量“假国四、真国二”车辆依然采用自然吸气的国二技术,达不到国四排放要求,这些车辆却堂而皇之带有国四标志、绿色环保标识。
造成这种现象有两个原因,一是企业存在侥幸心理;二是部分检测机构帮助企业造假。
工信部很早就对产品一致性发布了相关规定,最新的文件是2010年6月14日发布的《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生产一致性监督管理办法》,这项管理规定包括一套管理制度、两种监督检查模式、两项检查内容。
汽车产业具有规模化效应,十几家知名企业每年产量均超过100万辆,每辆车都送检,既不经济,也不现实,必然采用样品送检的办法。于是,部分商用车企业采取“阴阳车”的办法对付检测,送检的车辆各项指标严格按照规定要求制造,实际生产车辆偷工减料。
去年也曾曝光吉林省的一家汽车检测中心在油耗测试中调整参数“帮助”被送检车辆过关。制造出来的虚假油耗数据,被企业采用并上报工信部备案,后被张贴在工信部的网站上。
这种造假严重地扰乱了市场秩序。假国四车的价格低吸引了顾客购买,这就使得那些遵纪守法的企业吃亏,迫使那些不想造假的企业也不得不造假。为此,相关部门加大了生产一致性查处力度,把事前的管理向事中、事后监管的延伸。
以往,相关部门对企业的违规行为总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去年出台的政策已经明显体现出不容忍了,工信部曾发布了《关于加强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管理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其中的惩罚措施非常严厉,这是以往从没有过的现象。企业的造假之门已经被堵上。
2015年宏观经济增速将保持继续回落的态势,《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有机构研究表明,从2016年开始,我国GDP增速将回落到7%左右,到2024年进一步降低到5.5%左右。这将对汽车需求特别是商用车需求的增长产生抑制作用。
从市场趋势来看,中重型载货车面临宏观经济进入转型升级后的内在调整敬意;从载重吨位来看,15吨以上车型仍是市场重点销售车型;从具体要求看,用户重视节油、环保、轻量化、专用、成本优化;在车辆使用上,用户注重驾驶室的舒适性、密封性、对振动、噪声控制的要求更高;在车辆维修上,用户注重整车的可靠性、耐久性、维修的便利性。
中汽协对2015年商用车的需求进行了预测,总体仍然增长,但增速下降。预测载货车销量为323万辆,增长为1.3%,客车为65万辆,增速为6.5%,商用车总销量为388万辆,增速为2.4%。
商用车主要采用柴油发动机,玉柴机器2015年营销服务大会报告有一组有趣的矛盾数字。2014年玉柴股份的销量与2013年相比,下降了3.38%,然而,销售收入增长了3.94%。一般来说,随着销量下降销售收入也会减少,这是一组矛盾的数字,这说明随着管理更加严格,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了技术含量更高的国四发动机。玉柴轻卡4FA动力销量达2万台,同比增长100%,说明了这个现象。
柴油发动机企业与商用车企业紧密联系,柴油发动机市场已经表现出综合实力优势企业胜出的趋势,翻看中汽协的产销数据,发动机销量排在前面的二家企业分别是玉柴和潍柴,这二家企业的综合优势显而易见。
企业用户和个人用户都不傻,他们必然会趋利避害,谁的技术优势,在严格监管中遭受处罚可能性越低;谁的服务好,多拉快跑出故障得到及时服务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2014年,商用车市场发出了明确的洗牌信号,2015年,商用车真正开始洗牌,谁会胜出?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