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成杰案,相信让不少企业家不寒而栗。我们需要,从这个悲惨案件中吸取教训,铭记住“三个原则”。
第一原则:做企业,只能投资,不要去投机。
作为一名企业家,我们都明白,这个世界没有一夜暴富的买卖,任何买卖都需要投入时间和精力。面对诱惑、捷径、天上掉馅饼等类似事件时,我们始终要保持冷静,要弄清这究竟是机会还是陷阱?
企业家的风险意识,应该是首要的意识。任何时候,我们都必须有“如履薄冰,战战兢兢”的意识。因为,企业的任何闪失,所带来的将不仅仅是企业家一个人的事情。如果,企业因为投机而倒闭,所有的员工将跟着遭殃。若资不抵债,倒霉的还有供应商。
因此,企业家在做出每一项决策的时候,不应只看到未来可能产生的收益,必须要考虑到风险。特别是要有政策和形势发生变化时的企业预案。慎重而又理性的投资决策,是企业家必须始终坚持的。
投资“三原则”企业家需铭记
第二原则:企业不要与政府走得过近。
俗话说,伴君如伴虎。假如一个企业家读过《资治通鉴》,就能明白,跟政府和官员走得过近,其风险非常大。假如没有时间读大部头的史书,那么可以读下《明朝那些事儿》。这本书中,所有和君王走得太近的官员,最终几乎没有能善始善终的。
可能,很多企业家会说,与政府官员走得近,很容易获得支持,做项目、赚钱都更容易。这点没错,但是,若遇到问题,与政府走得近的,往往也会死的更快,这也是曾成杰的失败点之一。
因此,企业家与政府及各路官员应“君子之交淡如水”,保持一定的距离。切忌走得太近,更切忌和政府官员联手干一些严重违法的事情,否则一旦出问题,企业家必成为“炮灰”。
第三原则:企业家应在可以调用的资源约束边界内,寻求极值。
无论做什么决策,企业家都需要在自己所能支配和调动的资源边界内求极值。事实上,经济学的基本定律说,资源相对于想要实现的目标,永远是稀缺的。
因此,企业家无论拥有多少资源,相对于自己想干的项目,都会感觉不够。这个时候,就要对自己设定的目标有清楚的认识。这个目标是否合理?如何可获得超出自己拥有范围之外的资源?获得的途径是否可行?有无不可掌控的风险?
企业家需要有冒险精神,这是因为在这个世界上,任何机会都伴随着风险。高风险永远和高收益并存。做生意,有时旺,有时衰;做人,有时起,有时伏。
不过,企业家始终要对“伏”的底线有着清楚的认识。不管怎么样,任何时候都不能冒自身不能承受之险。任何高收益,都不能成为你突破冒险底线的理由(冒险的底线就是要在中国当前的法治环境下,保证自身和家庭的存在)。
因为,没有了生命,一切的“伏”都已失掉“起”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