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不能比同行推广得好说不准,这个和国家政策有关,我们只能做好自己的事。”沃尔沃中国区董事长沈晖在11月8日的C30电动车示范运营启动仪式后对记者表示。
这一表态正好适合用来描述当前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现状——产品已经能造出,但卖出去还得等政策扶持。而产业规划的一拖再拖,也让行业在猜测和争议中不断上演着“等待戈多”的戏码。
新能源汽车苦等政策扶持
新能源汽车是汽车产业的未来已成共识,但到底是哪种新能源则尚未有定论。行业特性和使用习惯,决定了汽车动力来源不会是“百花齐放”,只能是尽量单一。因此在产业起步阶段,选择何种新能源路径就显得尤其重要。选对者一举领先,选错者不但慢上一拍,花在错误路径上的钱也都要打水漂。
没伞的孩子凡事要靠自己,沃蓝达和聆风尽管是电动汽车的领先者,但通用和日产在推广上仍战战兢兢,且走且看。丰田、本田则多方下注,尽量将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
习惯伸手要伞的国内车企则多年来呼吁政策扶持,认为在新能源汽车上全球大致处于同一水平线,中国汽车业有希望利用产业拐弯的机会反超国际巨头,并喊出“弯道超车”的口号。但具体要政府扶持哪种新能源车技术路径,业内自己却莫衷一是。
主管部门也陷入了纠结中,工信部主张新能源汽车和节能汽车并举,科技部主张电动汽车优先,发改委认为短期内应以混合动力汽车来过渡,九龙治水下,原定今年7月出台,反映政策考量方向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已延宕至今。
产业规划时机到了吗?
去年年中,曾有传言称《规划》将以纯电动汽车作为主要战略取向,财政将调拨1000亿元扶持新能源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并已正式向国务院上报了方案。日前,又有消息称《规划》将加大混合动力汽车扶持力度。
《规划》的难产原因和及其具体内容,引来多方猜测。也反映出在技术路线、发展方向还不十分清楚的情况下,主管部门对新能源汽车规划的慎重。
民族证券汽车分析师曹鹤此前在接受中新网汽车频道采访时认为,“路线是五十年、上百年的事,如果匆忙下定论,谁敢承担这个责任?比如现在各地纷纷上充电站、充电桩,万一将来又发现了新的能源、新的技术,造成的浪费怎么算?”
中大新能源汽车公司总经理马宪在2011全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峰会上更是炮轰当下新能源汽车业误导政府,误导政策导向。“企业各自为政,各搞各的技术路线。在示范运行过程中,一点小小的成就被无限夸大,出现的问题都被掩盖和掩埋起来了。”马宪说,“媒体动辄报道今天这个地方建年产10万台工厂,明天那个地方年产多少台。哪有那么大?都是买一辆车做做样子而已。”
不过,也有专家至今仍坚持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方向已经清楚。中科院院士何祚庥日前撰文再次呼吁,“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方向就是纯电动汽车”。他表示,既然在内燃机技术上无法与国外一争高下,那么在发展混合动力汽车上,我国也可能做不出有建设性的成果,不如转到纯电动车的技术开发上来。“在这一领域,各国的技术几乎处在同一起跑线上。如果从现在起我国能够把主要力量投入到电动汽车方面,就可以与其他国家共同前进。即使我们的基础会稍逊一筹,但追赶还是来得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