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是互联网成为生活必需品的时代。因而,我们探讨汽车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决不能忽略互联网的影响。
事实上,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技术对汽车行业的影响早已开始,这种影响正不断推向纵深。第一个阶段,以汽车智能化为特点,就是在汽车上越来越多地应用电子电气技术,把汽车变成“装有四个轮子的电脑”。2012年,美国网络公司谷歌把多种信息集成技术应用到汽车上,造出了无人驾驶汽车,把“汽车电脑化”推进到新高度。第二个阶段,以“车联网”为特点,即在“汽车智能化”的基础上,通过无线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实现汽车与外部世界的信息沟通,使汽车成为一台能够上网的电脑。由此,与汽车相关的增值服务有了巨大的业务空间,一些汽车企业开始以导航业务作为切入点,推出自己的后台服务系统,有的企业在这方面已经开始盈利。第三个阶段,是汽车行业与IT行业在主营业务上实现融合的阶段,这个阶段也为时不远了。
我的第一个观点是:在移动互联时代,汽车将成为继手机、办公室电脑、家用电脑、iPad之后,人们生活中高度依赖的“第五块屏”。这时汽车不仅是一种交通工具,也是一种消费类电子产品;车主已不仅是车主,也是使用汽车上网的网民;汽车业不仅是传统制造业,还是一种IT产业和互联网产业。对汽车产品及汽车行业的这种再认识,将深刻影响汽车行业未来的发展走向。
我的第二个观点是:未来汽车将是“硬件+软件”的结合体。苹果和诺基亚的区别何在?答案是,苹果不仅仅把手机作为一种硬件,它借助互联网的技术,在手机上植入了软件应用;而诺基亚仅仅把手机作为一种硬件。于是苹果手机能为人们提供丰富的互联网体验;诺基亚手机却不能。最终的结果是,苹果独大,诺基亚完败。在汽车成为“第五块屏”的时代,同样的选择题摆到了汽车企业面前:是像诺基亚那样只做硬件,还是像苹果那样既做硬件,又做软件?这个问题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为它将决定企业的核心价值来源。如果我们仅仅把汽车视为一种硬件,它的核心价值来源就仅仅是汽车本身的技术溢价、品牌溢价、产销价差等;如果我们把汽车视为硬件和软件的结合体,它的核心价值来源将不仅仅是汽车本身,更会转移到服务和软件上。
当前,这个问题似乎还不具有紧迫性,但是我们需要尽快作出回答。因为,一旦哪个汽车企业,或者哪个互联网企业率先开发出了基于“第五块屏”的应用,并获得了广大车主的热烈响应,后来者将很难有机会翻盘。因为强烈的马太效应是互联网产业的显著特点,在互联网的世界里,强者恒强,赢家通吃,这时绝大多数汽车企业将沦为硬件制造商,成为一个个“代工厂”,领先的服务提供商则高踞价值链的顶端。
我的第三个观点是,如果我们视汽车为“硬件+软件”的结合体,我们就需要重构汽车行业的核心价值链。正如在电脑上,诞生了那么多ISP(互联网服务供应商),由此产生了巨大的价值链;也正如在苹果手机上,聚集了那么多APP(应用软件)开发商,由此造就了苹果的神话;同样的,在汽车作为“第五块屏”的时代,也将诞生一批互联网服务提供商,进而带来巨大的市场价值。未来汽车是实时互联的移动产品,这是一个高频度的刚需,因为你很难把一个人在一个固定的空间里锁定一段时间,从提供服务角度来讲,这是一个最最难得的场景。谁能够把这个过程抓住,提供让车主更爽的服务,就会创造非常大的服务价值,这种价值将比卖一辆车带来的价值还要大!
要介入这种价值创造,有哪些可行的路径?
汽车企业的最优选择,是打造一个“第五块屏”的应用平台,让千千万万的软件开发商在我们的平台上开发应用软件,像苹果所做的那样。互联网行业的“平台”概念,指的是把互联网用户使用的服务、信息封装成一系列计算机容易识别的数据接口开放出去,第三方可以在此基础上开发丰富多彩的应用。当前国内互联网的典型平台包括以百度为代表的搜索入口平台;以腾讯为代表的通信交友应用平台;以阿里巴巴、淘宝为代表的电商贸易平台;以盛大为代表的互联网游戏平台等。由于众多的服务供应商和软件开发商都要通过你的平台才能向网民提供服务,你就可以向服务供应商和软件开发商提供收取费用,在这个价值创造的过程中,平台开发商大概可以拿走50%的份额。
当前国内外很多汽车企业都推出了“云计算”后台和呼叫中心相结合的汽车导航服务,并为此推出了独立的服务品牌,像现代的MirrorLink、日产的Car-wings、丰田的G-book、上汽的InkaNet、上海通用的安吉星、宝马的iDrive等。它们是汽车企业针对购买自己汽车产品的车主,打造的封闭的、自用平台,而不是开放平台。这样做的优点是可以把互联网服务与汽车产品捆绑在一起销售,不至于无人喝彩;这样做的缺点是,每个汽车厂家的系统都不能与别家的实现兼容,不能吸引海量的服务商来和你一起为客户提供服务,难以实现资源的聚合效应。
汽车行业的未来是什么样子?2013年,作为汽车行业“闯入者”的特斯拉让我们看到了冰山一角。在移动通信技术、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已经成为社会通用基础设施的背景下,企业需要对科技、市场、用户、产品、企业价值链乃至整个商业生态进行重新审视,这就是互联网思维。拥有这种思维能力的汽车企业,才可能拥有未来。IT行业和网络公司已经向汽车行业发起了挑战,除了谷歌和苹果,微软也宣布开发出了车载的Win-dows系统。我们不妨设想一下,这些极具创新能力的企业,如果有一天决定成立一家像特斯拉那样的汽车企业,我们该如何招架?
进入21世纪十多年来,中国汽车行业经历了一个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中国汽车人对汽车行业发展规律的认识也不断深化,经历了几次觉醒。第一次,我们意识到投入最大关注的制造环节其实只是汽车行业附加值最低的环节,于是开始关注研发和销售,努力走向“微笑曲线”的两端;第二次,我们意识到在欧美老牌汽车企业,汽车金融对利润的贡献率不亚于汽车制造,于是开始进入汽车服务贸易行业,打造自己专属的“生产性服务业”;第三次,我们意识到新能源汽车是汽车行业的未来所在,并将其视为弯道超车的机会;第四次,就是要充分意识到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对汽车行业的深远影响,以互联网思维推动汽车产业与新兴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主动迎接汽车行业颠覆性革命的到来。
联系到北汽集团的发展情况,未来北汽将如何运用“互联网思维”,开拓发展新路径?我想,必须克服组织的惰性,为企业植入互联网的基因,进行颠覆性创新。
今年是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元年,我们将用好改革的工具箱,释放改革的红利,运用产权关系的杠杆,撬动我们所需要的资金、技术、人才、业务模式、市场、渠道等一切资源,使之汇聚成为推动北汽集团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强大动力。我们也要使用改革的手段,为我们企业植入全新的互联网基因。
我们要充分利用北京的科技人才资源优势发展自己。目前中央对北京的城市定位,新增了一项内容,那就是北京要成为科技创新中心,这必将为北汽这样一个本地企业与北京科研单位的对接带来新的机遇。我们要把这个有利条件用好、用足,广借外力外脑,发展壮大自己。我们要更加重视产学研结合,使科研院所、大专院校成为北汽集团编外的研发中心;我们要更加重视与央企的合作,让它们的技术成果在北汽的平台上开花结果,实现互利共赢;我们要更加重视与IT企业的对接,寻找北汽集团向制造服务型企业和创新型企业转型的突破口。
我们要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以信息技术应用和商业模式创新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加快向网络化、智能化、柔性化和服务化转变,延伸产业链,培育新业态。
我们要加快引进和培养跨越汽车行业和互联网行业的复合型人才,为未来转型做好准备。
目前北汽集团已经开始行动。今年3月,北汽集团先后与京东集团和现代汽车旗下的IT技术平台AOTUEVER签约合作,这是我们借助互联网平台开发新业务的开始。未来我们还通过多种手段引入我们需要的外部资源,与更多有实力的IT企业和互联网公司合作。我们在布局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时,也将考虑新能源汽车的技术特点,对汽车行业传统的四大工艺进行改造。北汽福田公司也牵头成立了“北京汽车物联网产业联盟”,联合优势龙头企业,共同建立中国最大的商用车物联网平台。目前北汽福田的金融服务车辆管理系统和物流车辆管理系统已经投入使用。
以互联网思维改革传统汽车业,中国的本土企业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第一,中国已经连续五年是全世界年产销汽车最多的市场,汽车保有量也达到1.37亿辆,仅次于美国。第二,中国互联企业的服务水平,与国际水平之间不存在代差。第三,互联网服务的前提是对本土用户的需求进行深度了解,任何外资离开中国本土企业的支持,都很难玩转这个市场,国际互联网巨头在中国的水土不服,已经证明了这一点。“第五块屏”的时代,对于中国汽车企业和中国汽车行业而言,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30多年前,我们实行改革开放时,汽车行业一穷二白,唯一的筹码是潜力巨大的中国汽车市场。今天,当合资股比放开已甚嚣尘上之际,我们可曾意识到,“第五块屏”或将成为中国汽车行业与国际汽车巨头抗衡的新筹码?
今年,汽车行业已诞生128年了,这个传统产业将在新技术与新思维的改造下,进入一个脱胎换骨的新时代。这或许是中国汽车行业实现“由大到强”梦想的又一个历史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