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不起从何时起,CAN总线、车载导航这些谈及汽车智能化必提的词汇,已悄然被人机交互所替代。
在2014北京车展上,在全民皆“互联”的时代背景下,人机交互仿佛成为本年度人气最高的“汽车风尚”,成为多款汽车新品的必贴标签。一些企业在展示其汽车互联服务时,也冠以“人机交互”的美名,自抬身价。没有“交互”,绝对谈不上“高端大气上档次”。
说起来,人机交互并不是什么“新鲜玩意”,甚至可谓“历史久远”。合理的解释是,从计算机诞生之日起,就有了人机交互。借助于万能的“度娘”,笔者查阅了一下专业释义:
人机交互、人机互动(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或Human–Ma-chine Interaction,简称HCI或HMI),体现的是系统与用户之间的交互关系。系统可以是各种各样的机器,也可以是计算机化的系统和软件。人机交互界面通常是指用户可见的部分。用户通过界面操作与系统进行交流。人机交互界面的设计要包含用户对系统的理解(即心智模型),这是为了保障系统的可用性及用户友好性。
事实上,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空间,人机交互本是随处可见。听收音机、看电视、用微波炉、在电脑上看大片……这些习以为常的事儿,都是人机交互的体现及应用。而当人机交互的概念应用到汽车上时,突然之间,此词竟“火”了。
或许在人们的感官世界里,汽车本是一个由诸多机械单元组合在一起的硬朗之物,与血肉之躯具有与生俱来的距离感。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与通信技术的革新,为汽车与人的交互提供了更多机会与更大空间。于是,当它成为一系列智能化软件的载体时,并被嫁接了一块越做越大的触摸屏时,同时又能与人们所使用的智能手机实现互联的时候,汽车变得更加有“灵气”了,与人的距离也越来越近了。甚至于,汽车开始能够与人一起,融入一个新时代的社交空间。
更何况,在人机交互技术条件成熟的情况下,人们发现,他可以更好地掌控车辆,如车速、里程、位置、“健康”状态、路况,甚至于远程操控,他还可以通过汽车与外界沟通、联系……这种掌控,会让人油然而生一种愉悦与满足。于是,越来越多的汽车,搭载上五花八门的人机交互系统,使得这一概念大举入侵至汽车业了。可是,繁荣的背后是什么?说到这里笔者想起一件事。一位业内人士曾告诉笔者,在某跨国品牌看到竞争对手都将车联网技术及服务引入中国后,这个跨国品牌的领导者急了:“我们也得做!”手下问:“那我们怎么做?”这位领导说:“……别人有的,我们也得有!”
这个段子给笔者的印象很深。回到前文所说的释义上来——系统的可用性与用户友好性,这是人机交互的关键所在。在看到车展上众多品牌“乱花渐欲迷人眼”的人机交互系统后,笔者想问,这些技术与服务中,有多少是用户真正需要的,最能够体现“可用”与“友好”?这个问题的答案恐怕没有太多品牌能够“信手拈来”。这也可以间接解释,为何车企们至今为止,尚未找到汽车互联相关服务真正的商业盈利模式。因为一旦停止免费,或许大多数人就会弃之而去。
于是,看似热闹的“汽车人机交互”,会朝着怎样的方向行走,又究竟有着怎样的意义?我们只能期待着、观察着,且行且珍惜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