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公交优先发展的目标,是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大容量快速公交为支撑、常规公交和出租车为网络的三级公交体系。
近年来,乌鲁木齐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朝着三级公交体系的方向迈进。
公交优先迫在眉睫
乌鲁木齐市城市结构总体为三面环山的河谷,现状中心城区用地呈南北向狭长、东西狭窄“T”型分布的城市形态。
现状最北端从开发区(头屯河区)到米东区为工业、仓储和交通用地;苏州路以北地区为城市的新建市区;中部到东南部为城市中心区和老城区,集居住、行政、文化和商业等综合功能于一体。南北之间有明显的“蜂腰”。
由于地形和历史原因,乌鲁木齐道路网还存在一些问题,路网结构不尽合理,有待优化。
与国内其他大城市相比,乌鲁木齐中心城区干道网密度从其级配关系看,主干路、次干路、支路比大致为1:0.7:1.3,与规范要求的1:1.3:3.5的水平有一定差距,次干路不足,支路明显缺乏。由于次干路、支路交通直接汇集到主干路网,使之承载了大量集散交通功能,整体运行效率不理想。
此外,老城区内有相当数量的丁字、断头、畸形和错位交叉口、交叉口未得到合理渠化等,造成路网连通性差。加之,老城区土地开发强度高,城市用地被狭窄的巷道分隔,造成交叉口间距短,直接减弱了整个道路的通行能力。
截至目前,乌鲁木齐各类机动车的拥有总量近60万辆。伴随着我市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车与路的矛盾日益突显。
目前,乌鲁木齐市的公共交通体系属于地面公交体系,有近35%的居民依靠公共交通方式出行。但服务水平受到特殊的气候条件、道路状况、社会车辆增长等因素的影响,远远不能满足市民出行的需要。
2011年,市城市综合交通项目研究中心对乌鲁木齐居民出行做了一次小样本调查。其中,在居民出行乘坐公交车舒适度调查中,认为公交车内太拥挤的市民占到29%,等车时间太长占到26%,不准时占到12%,剩余主要反映的是车况差、公交车太慢等问题。
城市交通拥堵是一个世界性问题。很多国际大都市的经验表明,光靠修路解决不了城市的交通问题。唯有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才是缓解交通拥堵、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轨道交通是骨架BRT是支撑
规划先行,依规行事,于宏大之处着眼,于细微之处入手。
近年来,乌鲁木齐一直循序渐进地朝着公交优先发展的目标发展。
2011年,乌市开始筹备BRT项目建设,改变了我市单一的公交模式。目前,已建好BRT1、2、3及5号线。作为一种全新的出行工具,BRT以安全、快速、舒适的特点,每天拉载超过48万人次。
人多地少、车多路少,市委市政府通过BRT向社会释放出的信息是明确的,就是要发展大公交,将更多的市民从私家车“请”到公交车上来。
而已开通运营的BRT公交系统将起到为轨道交通培育客流的作用。
轨道交通具有容量大、舒适、快捷、准时、环保等优势,可进一步提高居民公交出行比率,提高公交服务水平,减小地面交通压力。
2010年,乌鲁木齐启动对轨道交通系列规划的修编工作。
2011年10月14日,国家发改委正式受理新疆发改委上报的《乌鲁木齐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报批请示和规划文本。
在国家相关部委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市委市政府的不懈努力下,乌鲁木齐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被列入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
历经13个月的评估、审查,2012年11月16日,国家发改委正式下发批复文件。市建委副主任宋歌说:“这么短的审批时间全国少见,一般都是2到3年。程序一个都没少,主要是准备材料做得比较扎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