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基本上所有的中重卡车企在未来3-5年内都将天然气重卡作为主打主推产品,甚至一家新起重卡车企今年的产品规划排产中,天然气重卡的占比相当高,而且高得似乎有些离谱。笔者担心上市还不到三年的该车企不可再重蹈此前“天价”重卡胡乱吹嘘的覆辙,在主客观,似乎都不成熟的情况下,多卖出一辆天然气汽车就可能是给自已多挖个深坑而自陷其中。
较柴油机的效率而言,天然气发动机与之相比仍有一定的相对弱势。其所谓的节能只在于燃料的替代环节,而不在于燃料使用过程中的效率环节。因此,天然气汽车既不是天使又不是恶魔,但在一定的时空下又可能是天使和撒旦的互为转换,优劣势利弊并存。
资料图:天然气重卡
众所周知,天然气汽车相对以节能清洁和气价低于燃油而形成其优势。但由于天然气汽车的发动机及相关的配套件相对于燃油机要略复杂一些,因此售价也相应要高出一大截,如现在新的LNG重卡比柴油车要贵8万—10万元,再加上更换气罐的费用,这样算下来,经济性就不那么突出。
当前,虽然很多地区的天然气重卡车企都设有维修网点,不过大多数服务网络正在建设中,包括整车厂、发动机厂、供气方等共同成立的联合售后服务体系。
真正具备天然气重卡维修能力的还不多,出现问题还需要到中心或一线城市有维修能力的站点进行处理,除个别中心城市和一线城市的维修站尚有天然气汽车维修的专业技师、维修工和专业工具以及零部件外,而其他地区还尚处于空白区,生产厂家光是对其天然气汽车零配件的投放和人员的培训工作,也是一个系统的长时间的巨大工程,没有一个3—5年的时间是不可能实现的。
此外,天然气重卡现在还尚属普及阶段型产品,其加气站并未象燃油站那样,在全国各地各偏远的地区都铺开,许多地区还没有加气站,如果一旦在途中加不上气就爬窝完蛋了,而且还不在售后服务的救援范围内,几十吨或上百吨的货物谁也拉不动的,这下就叫天不应叫地不灵了,那么运输就随时存在着极大的风险。
目前,国外CNG发动机已在广泛应用第三代的技术,更先进的LNG缸内直喷技术已得到小批试用,其动力性、经济性和排放俱佳,但其开发难度大,费用昂贵,成本也高,国内尚未开始研制。天然气汽车第一代产品是机械式,第二代属于简单闭环控制,第三代是采用电控喷射CNG技术。
电控喷射CNG系统采用高压喷射,通过节气门传感器,气体流量传感器,转速传感器,水温传感器,进气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和氧传感器等经过中央处理单元来控制点火、空燃比等。而据笔者所了解的情况看,国内天然气重卡的水平大多数还处于第二代属于技术较为简单的闭环控制阶段。要采用电控喷射CNG技术的配套件,还需要向博世、联合电子和德尔福等境外关键性零部件公司天价购买,被继续扼住咽喉和控制中国汽车工业的命脉。
就天然气重卡产品本身而言,相对于燃油重卡来说也是“骄气”的。如LNG汽车的气瓶需要保持“低温、真空”,长时间放置温度会上升,罐子里压力提高,这就要求驾驶员在车辆不用的时候将气体放空,使用时也必须保持在开放空间,否则容易引起重大事故。
天然气气瓶是高压容器,是危险品,年检由质监局负责,而汽车本身由车管所和公安监管。这就牵扯到了三个部门,年检过程变得相当费事和麻烦。CNG的气瓶检查时需拆卸下来做打压测试,耗时、耗力;LNG气瓶年检的时候也没有认定具体负责机构,甚至各地方的操作并不一致。
与此同时,天然气卡车在做为二手车脱手时,不象燃油机一样只要降低售价即可,但天然气重卡一般是难以出手转让这个“烫手山芋”的。由此可见,天然气重卡相对于燃油重卡在使用过程中,要复杂麻烦得多。
最重要的是:天然气重卡在重载情况下,在较长的下坡路段行驶时会有安全隐患,下坡时会明显感到制动效果不给力,这是由于气体机缸内压力不够而造成的,只有加装缓速器来辅助制动,这样一来又增加了几千元的成本,也加重了用户的负担,但不装又不行,否则会造成车毁人亡的事故。最重要的是:今年或未来天然气价格将会必定进行大幅度上涨,这已成发展趋势。如此不断上升的气价将直逼成品油价,进而燃气机重卡将失去一定程度上的绝对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