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总理普京最近在马格尼托哥尔斯克一家钢铁企业看望工人时说,外国汽车制造商在俄罗斯市场所获“待遇”的规定不会改变,俄罗斯不会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而牺牲本国汽车企业的利益。
俄方规定,外国汽车制造商在俄罗斯每年生产大约30万辆汽车或采用俄境内60%的汽车零部件,才能获得进口关税优惠。
近年来,中国商用车市场高速发展,不少企业人士认为,俄罗斯申请加入世贸组织是一个很好的契机。根据世贸组织的规则,俄罗斯会撤销过去设置的贸易壁垒,降低关税。另有市场分析人士认为,与以往相比,现在确实是商用车企业进军俄罗斯市场的一个好机会,但从俄罗斯总理普京的讲话可见,俄罗斯政府并未打算降低汽车进口的门槛。因此,中国企业必须保持清醒头脑,认识到进军俄罗斯市场绝非坦途。
■ 贸易壁垒高高筑起
据技术壁垒资源网公布的资料介绍,现在俄罗斯的贸易壁垒比过去高多了,俄罗斯汽车认证标准具有明显的针对性和歧视性,而且变动较为频繁,检验项目不断增加,让中国商用车企业无所适从。
目前,我国与俄罗斯的商用车都采用欧Ⅲ排放标准,但俄罗斯不承认我国标准体系和检测结果。我国商用车在出口前需先取得国内认证,还要获得俄罗斯相关机构的认证,给企业带来很大不便。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从欧Ⅱ排放标准到欧Ⅲ标准再到欧Ⅳ标准,其实只需提交发动机的检验报告即可,但俄罗斯在变更进口汽车的认证标准后,要求整车进口的所有零部件都必须重新认证,大大提高了企业认证和检测的费用。
向俄罗斯出口商用车,必须经过俄官方指定机构的认证,但认证时间长、认证费用高、认证的有效期短。据我国商用车企业反映,俄罗斯对车辆底盘的认证需6个月,对车身认证需3个月,两部分认证时间长达9个月,而认证的有效期只有6个月。企业每出口一批汽车都不得不重新认证。同时,在申请俄罗斯认证的过程中,企业通常无法安排生产,已生产的车辆只能库存,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如此高的认证门槛,将中国商用车挡在俄罗斯市场的大门之外。
■ 曾经有过前车之鉴
经历金融危机之后,俄罗斯经济正在复苏,俄商用车市场呈现向上走的趋势。欧洲商业协会商用车制造商委员会主席鲍里斯说:“俄罗斯商用车市场正以我们此前所未预料的高速度增长。俄罗斯商用车目前的销量,几乎达到金融危机爆发前的水平。”欧洲商业协会汽车制造商委员会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 今年2季度,俄罗斯轻型载货汽车的销量比去年同期增长三成多,增幅高达34%。中型载货汽车的销量,更是同比增长92%。重型载货汽车的销量同比增长了1.6倍,客车销量同比增长2.6倍。如此巨大的商用车市场,对我国商用车企业有很大吸引力。
前几年,我国商用车曾大量进入俄罗斯市场,但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俄罗斯为保护本国汽车工业,采取贸易保护措施,高筑贸易壁垒,使我国商用车进入俄罗斯的道路几乎被封堵。业内人士认为,我国商用车折戟俄罗斯,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只是客观原因,商用车企业售后服务不到位是主观因素。
希比利公司董事长祝景成告诉记者,俄罗斯有80%的商用车要在最近几年逐步更新,这是一个潜在的大市场。2009年中国向俄罗斯出口汽车的数量下降97%,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商用车存在缺陷,尤其是售后服务不够及时。
■ 做好打持久战准备
由于中国商用车企业此前在俄罗斯市场没有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产品遇到质量、零部件供应和售后服务问题时,未给予足够重视并及时解决问题,我国商用车的品牌形象受到了伤害,俄罗斯用户对中国商用车的评价不高。我国商用车企业再次进军俄罗斯市场,品牌形象需要改观,尤其是俄罗斯幅员辽阔,完善售后服务网络、提高服务水平十分重要。为此,企业需制定长远发展战略。如果上述问题未得到很好解决,我国商用车企业难免会重蹈覆辙。
一位熟悉俄罗斯进出口业务的人士告诉记者,俄罗斯拉达轿车在中国市场的表现就是最好的反面教材。改革开放初期,我国许多城市经常能看到来自邻国的拉达轿车,而今,在大街上看到的拉达轿车少而又少。究其原因,就是拉达轿车的生产方没有针对中国市场制定长期战略,只图卖车赚钱,产品质量差,配件供应不及时,导致消费者怨声载道,最终从中国市场撤出。因此,我国商用车企业一定要吸取拉达在中国市场的教训,充分调研分析俄罗斯市场,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游击战,扎扎实实地在俄罗斯打持久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