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尽快明确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确切含义和相关标准,“偷换概念”、“鱼目混珠”等情形或将难免。
最近一段时间,业内说得比较多的名词,“插电式”应当算一个。就因为多了一个字的定语,非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命运发生了明显的改变。
然而,究竟什么样的汽车才能被称为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呢?
模糊的界限
如果单从字面上理解,“插电式”就是说需要充电,那么,有充电插口的混合动力汽车就是新能源汽车?这种逻辑显然是有问题的。
就这个问题,《机电商报》记者咨询了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熊良平、重庆恒通客车有限公司新能源客车研究所项目负责人代幼文等一些多年从事新能源汽车研发的专业人士。结果令人有些困惑——目前,我们国家还没有具体而又明确的界定,什么是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
通过百度,记者搜索到一位网名叫“pkuman”的朋友作了这样一个解释,“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是一种新型的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其驱动原理、驱动单元都与电动车无异,之所以称其为混合动力,是因为这类车上装备有一台为电池充电的发动机。”这种实际上不能称之为“定义”的说法,令记者更加迷惑,因为这似乎说的是增程式电动汽车。
按照代幼文的理解,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在结构形式上是要有充电口和充、储电装置的,在内在本质上要有比非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更大的电池容量。充电的形式,谁都有办法弄出来。关键是充一次电可以储存多少电能,续驶里程能达到多少。往深了说,就涉及到节能率和电功率比,但是目前都还缺乏具体的标准。
本质的区别
以前所有的混合动力汽车都算作是新能源汽车,插电式、非插电式、增程式等等都是“一家子”,界限模糊一些也就罢了,现在把非插电式抛出来了,这个界限就很有必要明确下来。既然目前还拿不出一个量化的标准,那么从便于产业发展的角度考虑,我们至少需要一个定性的依据。熊良平提示,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需要谨防“偷换概念”。
对于插电式和非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本质区别,有人在百度上作答,认为:非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主要还是以内燃机驱动为主,其电池容量很小,电能仅在少数时候参与驱动,不能外部充电,不能以纯电动模式行驶;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电池容量相对比较大,可以外部充电,可以在纯电动模式下行驶,电池电量耗尽后再以混合动力模式(以内燃机为主)行驶。
这种说法跟杨裕生的观点大致相同。杨院士说,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能在50公里内以纯电动模式行驶,不需要燃油驱动,远距离行驶全用内燃机。同时他还指出,增程式电动汽车其实是纯电驱动的,跟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不同的是,超过50公里后,内燃机通过发电提供电能驱动,而不是直接驱动。杨裕生的观点可以说是非常清晰的,但是还没有上升为国家标准。
标准正在酝酿
既然没有标准,“插电式”这种提法又是从何而来呢?记者在查阅资料后发现,其实是有相应规范的,只是达不到国家标准的层次。
2009年4月3日,中机车辆技术服务中心发布了《关于受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节油率与最大电功率比技术认定申请的通知》,其中提到,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方可认定为是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这两个条件,一是“装备有可以在正常使用情况下从非车载装置中获取能量的装置”,并注明“仅用来不定期的储能装置电量调节而非用作常规的车外能量补充,即使有车外充电能力,也不认为是插电式车型”;二是有关续驶里程的描述,公共服务用乘用车和轻型商用车的纯电动模式续驶里程不低于50公里,10米以上城市公交客车的纯电动模式续驶里程不低于30公里。
但是,这仅仅只是一个检验大纲。清华大学汽车研究所所长陈全世接受《机电商报》记者采访时明确表示,关于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界定,国家目前尚无标准。他说,“新能源汽车是个新生事物,需要我们研究制定的标准,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同时他也表示,国家有关部门正在积极筹备,研究制定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界定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