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1年北京两会上,交通拥堵是代表、委员谈论最多的话题之一,而这其中上、下学期间校门口 交通拥堵这一特殊现象更成为代表、委员关注的热点。开通校车、缓解交通拥堵、保障孩子安全、加强立法管理成为多位委员的呼声。
南京依维柯宝迪系列新国标校车
近年来,因学生乘坐校车而引发的伤亡事故在全国各地时有发生,严重威胁着广大幼儿、学生的人身安全,也影响着社会的稳定。从2004年就曾提出在北京市尽快建立和规范校车系统建议的市政协委员、九三学社北京市委常委、九三学社北京市委秘书长刘永泰告诉记者,七年时间过去了,但目前政府仍未出台明确的管理办法,虽然有关部门持鼓励态度,但各区县各校仍处于自行尝试阶段。
当前,校车都是各个学校自行管理,这就使得部分学校、幼儿园受利益驱动,与安全监管部门玩起了“躲猫猫”,躲避监管;有的校车车况及其司机的身体状况等也存在安全隐患。由于校车管理涉及教育、交通等多个部门,但依据的文件大多仅是各部门的管理办法和通知,权威性不够,立法层次不高,处罚手段也仅限于行政处罚,处罚力度不高,难以对相关违法学校形成威慑。“相比2004年,当前北京市的经济基础好了,校车设计技术和理念也更加先进,社会服务也更加成熟了,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来做好校车管理这件事,立法已经刻不容缓。”刘永泰委员表示。
无锡试制出国内首辆装甲式标准专用校车
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实用技术服务中心主任赵庶吏与刘永泰委员的看法一致,并专门写了《关于将中小学校车制度纳入地方法规的提案》。
他山之石,美日经验可以借鉴
“外国校车的成熟做法值得借鉴,我们可以结合北京特点,制定可行方案。”北京市政协委员、儿童医院外科副主任周红表示。
据了解,美国全国大约有4350万从幼儿园到十二年级的学生,其中54%坐校车上学,人数为2350万。接送这些孩子的校车有45万辆,每天每个孩子来回两次,全年接送孩子就达上百亿人次,行程35亿英里。
据统计,在美国,坐校车的安全系数是坐私家车和公交车上学的40倍。联邦政府和各州都有专为校车制定的法律,早在1939年,美国政府就立法规定校车一律为黄色,因为这种颜色即便在大雾中也最容易看清,是最安全的颜色。在美国,校车在路上到了需要停下来的地方,司机则把车身上写有“停”字的牌子往外一扳,后面的车子就会像看到红灯一样,自觉停下来。等背着书包的孩子上下完车,司机再把停车的牌子扳回来,重新上路,这时其他车辆才能跟着走。如果冒然超车,不仅要被罚款,严重时还会没收驾驶执照。美国校车的“待遇”与警车、救护车、消防车是一样的,甚至优于救护车和消防车。联邦政府和各州为校车制定的法律法规,总共竟有500项之多。同时,各州每年都要开会专门就校车进行讨论,每5年开一次全国性会议。如今,美国已经形成了联邦、州以及当地政府三级共同管理的校车服务机制,校车服务是义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日本,乘校车比较安全,交通事故通报中,基本听不到校车被撞的消息。日本规定,校车上除司机外,还需有两名老师帮着照顾孩子,由于70%的孩子需要乘校车上学,而有的校园只有一辆校车,因此只得打时间差——将校车分成三条路线,轮流接送。早到的孩子早上学,晚到则反之。这样也缓解了拥挤的交通,有利于减少交通事故。
正是得益于校车管理的规范性、科学性,美国、日本少年儿童因交通事故导致死亡的人数逐年下降,最大限度地保障了少年儿童乘坐校车的安全。
多项建议,政府部门统一管理
“上、下学期间校园门口的交通拥堵已经成为北京的一景,校车的开通将会有力改变这种现象。美日两国的经验给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借鉴,校车的开通,必须从法律层面上来管理,这样才能为开通校车和后续工作的落实提供良好的指导和保障。”刘永泰委员表示。他建议国务院尽快出台《校车管理办法》,把校车的安全管理上升到行政法规的层面上。通过此项法规,执法部门可依法对严重违反管理办法和屡教不改的学校责任人和当事人给予行政甚至刑事处罚,通过加大处罚力度,增加执法的威慑力,把隐患消除在源头阶段。与他的观点相一致,市政协委员、北京华伦律师事务所主任刘子华表示:“针对校车立法问题,我个人认为,要先设立校车制度。因为制度决定立法的方向和原则,校车应纳入政府财政预算,成为每个学生都能享有的公共服务。”
针对校车管理,刘永泰委员还建议,政府部门应该成立专门工作小组或部门对校车管理规范化进行统一协调,并对校车实现统一管理,并将各学校的校车线路、停靠线路进行合并,使校车公交化,方便更多学生乘坐。校车的内部设置、外观形状、安全保障都达到统一化。立法中,还需要制定相应的、具体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校车优先”规定及实施细则,以提高校车的“待遇”,确保在交通高峰期,校车享有优先通行权,校车如有违章行为,应先放行后处理,避免耽误学生上学时间。